落花生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8 16:54:51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落花生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1

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我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我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人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已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

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水果的不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学生体会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父亲,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者声情并茂,评者真诚中肯,在读与评中学生与“父亲”产生了情感共鸣,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2

《落花生》一课从我教五年级以来一直没听过别人讲,这次用这课作研究课,我是第一次尝试。因为没有听过别人的课,我没有限制,这节课在我脑子里是空白一片,所以在说课时更注意教学环节设计。说完课后,我又仔细的备了一次课给魏老师看了看,魏老师又帮我改了改,我决定先在我们班上。

课从开始时一直都比较顺,但是进入感悟花生的可贵处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在这磕磕绊绊,总是说不到点上,一次感悟不出来我让读读,在悟不出来再读读这段话,最后好不容易能说点意思来,还是一点一点挤出来的,最后让学生总结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嬷,黑板上都写着,竟然没人知道。当时我就有点急了,拍着黑板让他们说,学生被我这样一来有些呆滞了。我当时也不知道怎嬷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肯定与学生无关,全在课的教学设计上。后来我找原因,有几点:

1、在感悟父亲的话,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时老师把几个重点词上,一个一个地理解,拆开了,其实每个词中都有它可贵之处,不应该拆开。

2、还是应该把花生和其他水果一起来对比感悟,而我在讲时分开了,把苹果这句话给抹了,没有对比感觉,所以学生谈时没有对比,就说不出什嬷。

3、学生对花生果实不陌生,但对它的生长情况并不了解,所以学生体会不出它那种深藏含蓄的美,应该给学生讲讲就好了。找到这些原因后,对课的家教学设计有了改进,尤其在说花生好处及可贵之处时,不要限制学生,他们怎嬷体会都可以,也不要把苹果那句话拆开理解,就一起体会。

在五⑴班进行第二次讲解,这回在体会父亲的话时就显得顺利多了。学生没有被框住,他们很自然地能抓住花生的特点及和苹果那些植物作比较进行感悟,谈的特别好。有一个学生谈到:“花生不求外表好看,只求实用”我当时很欣赏这句话,但很遗憾没能抓住再往下挖,如果用他这句话做切入点,花生的可贵之处很好理解。从而也能悟出做人的道理,而且这节课也能把很多其他内容涉及到。而第一节课却没有想到,就是在重点内容部分感悟挺顺的么与教学设计有直接关系。

从这节课中我确实感悟到重点内容部分的设计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学生的发言如果我能抓住,那将是解决重点问题内容的关键。而这一点正是我需要锻炼的。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3

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在讲解课文时,多数是抓住课文主线进行教学,对于《落花生》这篇课文也不例外。在教学时,我抓住父亲说的话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课文去理解父亲的话。

具体操作如下:

1、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话,在父亲的语言中,你有什么感受?启发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在课堂上我还向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2、应该指导学生把重要的段落背诵下来。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里面蕴含很深的道理,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谈了对父亲那段话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道理要让学生在以后人生历程中慢慢体会,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背诵课文作为教学重点来抓。让他们把课文背下来,再慢慢在生活中体会。我相信对孩子的一生肯定有帮助。

3、抓好课后小练笔的落实。目的是让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表达方法,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去写作,一举两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运用。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4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几部分的内容。学生经过精心的预习和课堂上的通读之后能说出课文是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几个方面来讲的。接着我引导学生重点品析“议花生”这个部分,在学花生的品质时,学生质疑:课文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了比较,是不是说它们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价值呢?这个问题也是我要重点讲解分析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各抒己见。其中有一个同学就讲的非常好:“老师,我觉得在这里只是把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的生长位置作了比较,目的是要突出花生的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而不是有意贬低这几样水果。”我很意外他能这样说。他讲到了花生的实用, 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去体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如果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于是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并点拨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感悟到的“清洁工”“建筑工人”“警察叔叔”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今后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自由的空间,不必用教师参考书上的理解去把学生的思维固定死,只要说的有理,不离主旨,我想教师就应该鼓励。我想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这节课还有一个遗憾,本文是很典型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我却忽略了作者这一写作方法。今后备课要更加认真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5

本周我的听课内容比较少,不过,还是和往常一样,我批改作业的量比较大,因为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个什么事情都做的很细的老师,因此她的作业相比其他同年级的老师就比较多 ……此处隐藏5710个字……价值——虽然不好看,却是很有用。对于这样一个班级中的丑小鸭,这该是一次怎样的惊天动地的发现,为了让他的发现再一次扩大化,我们俩个人又面对着全班同学再现了一次刚刚的对话,虽然我们的对话不是那么流畅,可是,从他喜悦的眼神中,快乐的声音里,我分明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破茧成蝶的快乐——

因为,有了新话题的引领,同学们再一次把自己置身于整个家庭、整个班级、整个学校、整个社会、整个自然当中,用心灵探求着自己——一个弱小生命对于这个世界的价值,当听到孩子们突然发觉原来生命真正的价值就在于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我知道,《落花生》终于该完美谢幕了,而此刻,放学的音乐也在催我该让孩子们带着新的丰收回家了——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9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前几个周,我听了一位新招的省考老师执教的这一课。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抓住重点,整体感知。

老师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猜谜语,提示课题。再浏览课文,让学生明白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接下来,老师分段理解,感悟做人的道理。

二、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老师课中注意让学生品读理解。如第十自然段,老师设计了判断题、填空题,让学生明白花生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特点。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理解了“有用”后,并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学生感悟到清洁工、教师、建筑工人、医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这一环节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

建议:

1、新老师年轻用为,文化底蕴厚实,老师平时上课时要精心设计过渡语,少说废话,否则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如学了花生的好处后,老师可直接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让学生读第十自然段。老师精彩的过渡语更能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心灵,让学生受到感染。

2、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激情高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引导。

如学生回答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一口气就说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是不可能的,应该尽量让学生回答,最后老师小结。

学生回答了上述问题后,老师接下来让学生说说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学生脱口而出。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学了课文内容后,再根据课文内容来回答,这样学生才真正明白。如第一自然段“……居然收获了。”老师可引导学生这样理解:我们种花生,大概从三月开始播种,八月才收获,人们平时要细心管理,人们怎样播种,怎样管理,怎样收获,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书上却只用了一句话就写完了,你们觉得这种写法怎么样?(很简单,不具体)老师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就叫略写,反之就叫详写。

4、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

主要问题的设计必须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巧妙设计出探索性的问题,通过一两个探索性问题来牵动课文与学生、学生思维的神经才能被课文内容紧紧吸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用探索性的问题、品味性的问题、体验性的问题、延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解读文本、感受语言、丰富经验、拓宽视野。老师要注意挖掘课文中典范而精妙的语句,设计好问题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训练学生思维,从语言细节中去理解、分析、推敲、比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用这些问题给学生搭架一座与课文作者、与其他人对话探讨的桥梁,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自己的体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以达成对学生有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老师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课堂提问,要巧妙设计课堂提问,把问题问得巧妙,问得有水准,从而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10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我就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的。

一、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已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的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学生兴趣哪一项就查找哪一项,任务一明确,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或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图书城查找,或请教有关专家等。课堂反馈时,我发现通过自已的方式,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大胆质疑,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语)。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教学《落花生》课中,学生质疑:“老师,课文中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学生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