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殇教学设计1【学习目的】
1.认识屈原,了解楚辞
2.体味诗歌情感,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
【学习重点】体味诗歌情感,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一、解题
国殇,为国事而死。《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而做的一组乐歌《九歌》之一首,它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颂歌。
二、读懂诗文
1.注释
操吴戈兮被犀甲,(被,通“披”,犀甲,用犀牛皮制作的盔甲。犀,名词用作状语)
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毂,借指战车。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蔽日兮敌若云,(敌若云,言敌人之多)
矢交坠兮士争先。(交,交互。)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háng,(凌,侵犯。躐,践踏)
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古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两马叫“服”,左右曰“骖”或“騑”。殪,死)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霾,通“埋”,埋没。絷,羁绊)
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援,持,举着。枹,鼓槌)
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天时,此指天意。怼,怨恨。威灵,指神灵)
严杀尽兮弃原野。(严,猛烈)
出不入兮往不反,(反,通“返”,返回)
平原忽兮路超liáo远。(忽,指原野辽阔。超,通“迢”,迢远。)
带长剑兮挟xié秦弓,(挟,持,挟带)
首身离兮心不惩chéng。(惩,因受挫而改变)
诚既勇兮又以武,(诚,确实)
终刚强兮不可凌。(终,最终,始终)
身既死兮神以灵,(神以灵,精神永存的意思)
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指殇者。鬼雄:鬼中雄杰。)
2.译文
手拿吴戈啊身穿着犀牛皮的盔甲,战车交错啊短兵器相搏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一样聚拢来,箭矢交互坠落啊将士争先杀敌。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行列,左骖战死啊右骖受刀伤。
车轮被埋没啊战马被羁绊,手举着鼓槌啊敲打着战鼓。
老天怨恨啊神灵震怒,将士被残酷地杀尽啊尸首弃在原野。
将士出征啊不复返,平野广阔啊路途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带秦弓,即使首身分离啊忠心也不改变。
确实勇敢啊又威武,始终刚强啊士气不可侵。
将士战死啊精神永存,您的魂魄啊是鬼中英雄!
三、赏析指导
第1节具体描写将士们为保卫国家而进行的惨烈战斗,包括两个场景。前四句描写激战场景,突出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后六句描写全军覆灭的悲壮场景,“援玉枹兮击鸣鼓”凸现了将士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英雄形象。
第2节热情讴歌为国捐躯的将士,前四句讴歌将士们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后四句赞美将士们刚强勇武、为国捐躯的精神。
《国殇》描写了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勇武不屈的英雄气概与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全篇洋溢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国殇》第一节描绘惨烈的战斗场景,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的手法。
B.“左骖殪兮右刃伤”是说左边的战马倒地而死,右边的战马被敌人的兵器所伤。
C.“出不入兮往不反”表现了战士们出征时义无反顾、誓死报国的决心。
D.“身既死兮神以灵”是说将士们虽然战死,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存。
2.《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又是一首热情讴歌英雄主义和的颂歌。全诗的感情基调是。
〖参考答案〗1.B 2.祭歌(或挽歌),爱国主义,激昂悲壮
国殇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赏析,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2、学习本文刚健质朴的语言;
3、了解楚辞的一般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诗歌第一段战斗的壮烈场面
难点:屈原对战士的高度评价,并上升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 ……此处隐藏13964个字……着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思考,逐步锻炼概括能力。)
教师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用富于激情的语言,把这部分内容串讲一下,让学生有较为完整、全面、生动的印象。
手拿着长戈啊,身穿着铠甲,战车轮毂交错啊,短兵器相拼杀。
旌旗蔽日啊,敌兵多如云,箭矢交互坠落啊,战士冲向前。
敌侵我阵地啊,践踏我队形,驾辕左马死啊,右马又受伤。
战车两轮陷阿,战马被羁绊,战士举鼓槌啊,击鼓声震天。
老天也怨恨啊,众神皆愤怒,战士被杀尽啊,尸体弃荒原。
英雄们此去啊,不再盼回还,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遥远。
佩带着长剑啊,夹持着秦弓,身首已分离啊,忠心永不变。
战士真勇敢啊,武力又威猛,刚强彻始终啊,士气不可侵。
将士身虽死啊,精神永世存,您的魂魄在啊,鬼中称英雄。
2、分析结构
全诗可分两大段。从开头至“严杀尽兮弃原野”为第一段,是叙写将士们与敌人激战及壮烈牺牲的经过。
从“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束,为第二段,是作者对牺牲将士的哀悼与颂扬。
五、小结:
屈原所处的时代,正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新点。由于楚怀王、顷襄王父子的昏庸,焚国接连大败于强秦,丧城失地,牺牲惨重。《史记?楚世家》对此有详细的记载。但是,楚国人民是富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人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之所以会产生,就有这样一个重要因素在内。惨重的牺牲并没有把他们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报仇雪恨的决心。这就是《国荡》这一悲壮祭歌得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但更直接的原因,应归功于伟大诗人屈原自己所具有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自己就是一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末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的爱国志士,因此他才能写出“首身离兮心不惩”、“终刚强兮不可凌”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诗句。正因为屈原自已是一个从不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一心只想到国家的利益、前途的人,因此《国殇》对那些牺牲了的将士才会是充满了敬意的颂扬,而不是凄凄惨惨的哀悼和悲悲切切的同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国殇》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血泪交并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古代流传至今的祭诗、祭文何止千数,但写得如此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却绝无仅有。
二、艺术手法:
1.能抓住最有代表性的外部特征,用简练的笔触勾画出楚国将士的英雄形象。
如“操吴戈今被犀甲”,“带长剑兮挟秦弓”二句,一写生前,一写死后,均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楚国将士的勇武姿态和至死不屈的气概,增强了诗歌的悲壮色彩。
2.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敌方的人多势盛,渲染战斗气氛,对将士们面对强敌不畏惧的精神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
3.采用了质朴通俗、刚劲坚定的语句。句式上也是整齐精练,七字一句,每句中第四个字又都用“兮”字这样相同的句式,不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也使情感表达越显庄重。
三、课外阅读
那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人民的美丽的传说是真的么?
——当你诞生的那个早晨伴随着你的第一声哭号播散出一片芳香
在你出生的院落的上空凝结着一朵彩云
那么,为什么通过遥远的时空
我们看到的是在荒野中踽踽独行的身影?我们听到的是充满痛苦和悲愤的歌声?
为什么,在只能供你洗脚的浊流中,结束了你的一生?
是历史的悲剧还是你的悲剧呢?
你把荷叶裁成衣裳你啜饮清露和菊霜
——在只膜拜权势的人群中谁欣赏你的高洁,你的清白?
为了风雨中的祖国你奉献出满腔赤诚
——在黑雾弥漫的朝廷里谁理解你的正直,你的忠贞?
群鸦聒噪而白鹤孤立
野草丛生而香花凋零
你,纯真的诗人呵决不肯唯唯诺诺以保平安
在冷漠、诬陷、迫害交织成的罗网中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你苦谏、你呼号、你抗击狂风暴雨呵,吹打吧
炸雷急电呵,轰击吧你慨然地面对
沉重的命运你被投掷于大荒披发抚剑开始了无尽的漂流
独立在苍茫的暮色里仰天长啸
穿行于荒草蓬蓬的湖畔低头苦吟
在你走过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流下了血迹
在你唱出的歌声中每一句都掺和着泪痕
不是哀叹自己的流落个人的安危、荣辱何所计
使你痛苦的是危急的祖国和受难的苍生
你遥望被焚毁的故都
那熊熊的大火也煎熬着你的心……
置身在阴暗的深渊中你的灵魂飞跃出深谷
上下求索地翱翔你叩问宇宙的奥秘你寻求理想的乐土你探索生活的真谛
你渴望照路的明灯……举目四望
茫茫大地哪里是归宿?栖隐山林吧
心已和山河一道破碎
哪有闲情去陪伴野鹤,欣赏浮云混迹江湖吗?
世道浑浊,众人皆醉 苟活是比死更可悲的生
你庄严地选择了你的道路像一颗流星陨落于大海
一声爆裂,一阵青烟
你在滚滚的江流中熄灭了自己的生命
你去了,但未随波消逝悲剧的阴影
只是在你用泪、用血、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诗篇上加重和烘托了色彩
你的忠言没有被采用来拯救你的祖国你的正直、你的清白、你的坚贞你的火
一样的爱国热情 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人民滚滚的浊流,淹没不了你生命的火焰
一道眩目的霞光 从汨罗江上腾空而起 穿过漫漫的长空 永远在人民心中闪耀
在历史的波涛起伏的长河上划过多少纪念你的龙舟有多少旗幡为你招魂
曾经多少次我感慨万端地低吟着你的诗篇思索着你的和无数古往的诗人的命运我坚信
历史的悲剧的大幕是永远落下了
我珍惜新时代歌者的幸福:不是用苦难和悲愤哺育自己沐浴着辉煌的阳光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他们自由地倾吐出
幸福,欢乐,而且满怀希望的歌声!
四、小结:
《国殇》是屈原的重要作品《九歌》中的一篇。《九歌》是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的对象有天神,如《东皇太一》(天上最尊贵的神)、《云中君》(云神)、《东君》(日神)等;有地祇,如《湘君》、《湘夫人》(湘水水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等。唯独《国疡》一篇所祭既非天神,亦非地祇,而是人鬼。戴震《屈原赋注》:“‘殤’之义二:男女未冠(二十岁)笄(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所谓“国殇”,就是指为国牺牲的将士。将为国牺牲的将士和天神、地祇同等祭祀,已足可见出作者对这些牺牲了的爱国英雄们怀着多么祟高的敬意,而诵读全诗,我们更能感觉到诗人胸腔中沸腾的热血。
从屈原的时代到现在已经过去几千年了,几千年来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屈原诗中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光照着现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