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的感言

时间:2024-09-18 16:59:45
家访的感言

家访的感言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人或者事物有新的思考,此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感言。应该怎么写感言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访的感言,欢迎大家分享。

家访的感言1

我的儿子杨宗军是富水镇初级中学七1班的学生。20xx年5月26日,他的班主任李倩老师、语文老师徐富华,还有学校支部副书记黄斌一行三人驱车到我们家进行家访。我们谈了很久,我收获很多。

我们的孩子杨宗军的情况是这样的:由于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山东煤矿打工,母亲一人在家照顾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差,目前又在盖房子,从小教育失当,教育方法不妥,从小学起就开始厌学,导致三天两头不到学校去,他的父亲为此甚至把他吊在房梁上打,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恶性循环,越来越多次数地不上学。等到去年9月份,他上了初中,由于一个周才回来一次,学业负担加重,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学期开学后几乎没有到学校里去几次。为此,作为家长,我们也非常头疼。

这次老师进行家访,一方面交流了孩子的心理状况、厌学原因、在学校表现情况,另一方面询问了孩子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作为家长,我对学校组织这次“家访”的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 一直以来,学校老师对杨宗军这样的问题学生并没有一点点的歧视,反而给他亲切的关怀和谆谆的教诲。

通过和老师的交流,这些让我们意识到平时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妥。生活方面比较溺爱的问题比较突出。

黄书记也详细的向我们询问了,我们家对学校的教育有何意见和建议,而且针对我们孩子的特殊情况,特许我们孩子在家反思,到时到校参加考试。

这次互访有校长参加让我们感到了学校领导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老师关心学生不辞辛劳、乐于奉献不受回报的精神令我们十分感动。

家访的感言2

20xx年下乡暑期实践结束了,在这为期15天的支教中,我们青树四队共家访过30个学生,我和队员去过8学生家。

在家访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孩子上学路途遥远。在这几天中,我们是去支教的,对孩子们来说,我们是他们暂时的老师,对我们队员老说,这只是一次社会实践,可在学生和家长眼中,我们就是老师,我们得到的不是一个大学生的待遇,而是一个学生老师的待遇。我们作为大学生,而且是非师范类的本科生,在我感觉是没有资格该孩子们当老师的,被他们老师老师的叫,整的很自豪,又有点心虚。在老乡家,听着那些孩子的家长对我们的嘱咐,没有一点把我们当学生的意思,此刻,我们已是老师!现在国家让老师体罚学生,我们支教队也规定不准体罚学生,但这个法则在这儿的老乡在眼中是错误的,他们相信“鞭杆底出人才”所以,当我们去了他们家时,那些学生的家长就会一再的嘱咐,这孩子要是不听话,你们据打他,他不好好学习,你们就打他,他要是给你们惹麻烦,你们就打他。从他们简单的言语中就可以体会到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很单纯的愿望!而且,不管他家有几个孩子,他们累死也不会让一个孩子因经济原因而辍学。他们是拼了命的供学生读书。

另为一点就是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很难走。在古道小学,大部分学生上学是半个小时的行程,可有近一半的学生行程在50分钟以上,我们家访时,有些路途较远的还得选体格较好的女生,并且要一个男生带队才行。古道小学建在靠山顶的地方,而还好多学生要经过一个平时干涸的河才能去学校,遇上雨天,他们是既要过河又要爬山,要是大雨,家长根本不敢让学生去学校,这样的条件对孩子们真的不公平,可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真的无力解决。

古道,希望这儿的孩子们都走出这个艰苦的山区,或是改变艰苦的条件,走出贫困!祝愿他们!

家访的感言3

放学了,老师把我留下,说:“张静波,你知道张逸飞和庞俊宇家吗?”我立即说:“知道。”老师又说:“下班后,我到你们三家去访问,你给我领路,好吗?”我小声说:“行。”

老师开会去了,叫我在教室里做作业。我心里像 15 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我是个调皮的学生,上次打了架,老师要到我家去,我哭着说:“下次一定改,老师别去了。”因为我怕爸爸打我。今天老师要家访,我脑袋还没转过弯来,随口就说了个“行”。现在一想,老师如果“告状”,我不又要“皮肉受苦”了吗?我作业也做不下去了,可是又不敢走。5 点,老师回来了,我硬着头皮陪老师去家访。

头一“站”就是我家。我一进门就喊:“妈,我们老师来了!”妈妈笑着走出门,把老师让到西屋,我等待处罚似的站在一旁。老师叫我坐下,她和妈妈谈了一会儿家常,就转到正题上了,我感到忐忑不安。可老师先说我学习很好,几次测验,成绩都是优等;又说我热情、懂事,缺点嘛,就是好说好动,有时带来不好的影响;最后,老师还叫家长注意我的视力。妈妈听了很高兴。这时,我才像一块石头落了地,心想,今天的扫炕笤菬不会在屁股上“跳舞”了!

从我家出来,天已大黑了,北风“嗖嗖”地刮着。我们顺着大路一直往北走,足有两百米,然后坐39路车,才到庞俊宇家。徐小宇的妈妈说:“我们新搬家,这么远,老师还特地来走访。您刚接这个班,就两次到我家,真是太关心我们了。我们一定要协助老师教育好孩子。”

从庞俊宇家出来,风吹在脸上,像刀子刮一样,路还不好走。坑坑洼洼的,老师险些跌倒。我扶着老师,到了张逸飞家。他们刚吃完饭,一家人正准备看电视。老师到了,他们又拿糖,又倒茶。在热烈的气氛中,张老师向家长介绍了张逸飞最近的情况。他爸爸给我们讲了他自己念书时的事:“那时老师拿带眼的板子打手,手肿起老高。哪像现在的老师,不辞辛苦……”这时我看见张逸飞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掉,这是感激的泪吧?

将近8点了,我们才从张逸飞家出来。在微弱的路灯下,我觉得老师的身影是那样高大……

家访的感言4

2月19日下午,富水镇初级中学“关爱留守儿童”为期一周的活动,在吴校长的带领下与班主任走进我家。

吴校长很平和的对我奶奶说:“富水镇初级中学109名留守儿童我们一个都不会放弃。我们是孩子在学校中的监护人,把孩子交给学校你们放心!”憨厚的奶奶,用颤抖的双手握着校长,激动的说:“好、好,我放心。”这对我爸妈来说是多么欣慰的事情啊。

班主任和奶奶一起从我的点滴的进步谈起,奶奶一定想不到“因为留守”我在学校表现各方面突出,身为班长我的努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优秀,面对学习的压力和管理班级问题,我表现出了班长应有的冷静和沉稳。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得力助手。但谈及在家中的表现,奶奶深深的叹了口气,我也紧张的捏紧了衣角。紧紧的盯着奶奶的眼睛,使劲的用眼睛暗示。班主任看了我一眼及时把握情况,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总结出我在家中骄纵、不懂事,不能体贴父母和老人的处境等态度问题。我们三人促膝深谈,从学习态度、生活习惯、感恩父母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商量、讨论教育措施,使我心服口服, ……此处隐藏7534个字……

尊敬的老师:

本学期初,学校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开始组织“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当得到班主任唐老师的通知,我们家作为首批进行家访的家庭时,我们全家是既期待又感到些许压力,虽然我们家长就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与班上的老师平时也有不少的沟通、交流,但一般都是在学校并且以一种非正式的谈话方式,一直希望能通过这种“面对面、零距离”的家访活动,让我们家长能更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让老师们能了解到学生家庭背景、生活和学习环境,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那天差不多到了晚上七点钟,唐老师和赵老师才来到我们家,边进门边解释:“因为我们班是一个大额班级,有五十多个人,学生的的居住地也不集中,家访起来难度还是有点大。时间也比较紧,这不下课后就赶紧先访了一个家庭,所以来迟了,对不起哟!”看到都这么晚 ,老师还在外奔波,家也顾不上管,饭也没有吃,我们全家都从心里觉得非常感动,进门后,老师水也顾不得喝上一口,就开始了家访工作,老师随和的笑容,拉家常式的交谈,使屋内的气氛一下轻松了许多,张老师一边倾听、交流、一边认真地做着家访手记,我们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一直谈到孩子在课外及家庭的表现,共同分析了她的优缺点,从和老师的交流中,我们家长也学到了许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信方面。

通过这次家访活动,我们家长深深感受到了,家长能与老师敞开心扉交流,共商育人计划,就会与学校、老师连成一条心,达到家校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的目的。一次家访就是一次让孩子进步的机会,会让一个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生很大的改变,我们家长也是一样。我孩子的一些学习、心理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家长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充分了解和理解学生而一味的一厢情愿之果。因而,通过这样的家访,可以教会我们家长一些科学的方式方法,有理有据地去转变我们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从这次家访后,我也学着慢慢尝试引导孩子以开放的心态来学习、生活和交往,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注重发展长远利益,真正为孩子的将来着想。

家访不仅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它作为维系教师、父母、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通过家访,家长可以通过老师的家访认识老师、了解孩子,同时获得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作为家长,真心希望老师能多到学生家里坐一坐、谈谈心,通过家长与老师的积极配合,全方位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学生稳定、健康、全面的发展。

家访的感言15

“10月28日的下午老师要家访”,这个消息儿子老早就通知我了,得知这个消息儿子和我一样既兴奋又紧张,上小学6年了,虽说平时与老师保持着沟通交流,但家访还是第一次。

记忆中的家访,还停留在我自已上小学的八十年代初,因为父母都是小学老师,印象尤其深刻,在当时的县城乡镇,因为物质生活条件比现在差多了,好多穷人家的小伢上不起学,读不上书,所以父母那一辈的教师是一遍一遍地跑在各个乡村的小路上,苦口婆心地做着“普九”基层工作,在“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方针政策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好苗子??。 “妈妈,今天下午你一定要在家哦,老师要来家访了”一大早儿子又提醒我了,我笑了,“记得,记得。”

时易境迁,学生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学习条件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但学生还是学生,“人之初,性本善”,小学老师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启蒙作用,承载着祖国花朵放飞的梦想。班主任是家长与学校联系的纽带,平时我也通过打电话,或在家长联系本留下自已的想法和建议等等方式与老师保持着联系,但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生活环境,了解学生在家表现的最好方式,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有效方法,我也期待着与老师面对面地坦城交流。

下午老师如期家访,走访了一家又一家,到我家已是华灯初上,老师自已的孩子还在学校做作业等着,如此又令我想起了做老师的辛苦,老师,真的是辛苦了!我与老师就孩子的学习状况包括心理素质

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真是获益匪浅。

孩子的学习状态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无意注意状态,表现方式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做完一项作业转到另一项时需要督促并且慢,这种状态出现在低年级的学生身上,要老师和家长正确引导。二类是有意注意,表现方式是很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对学习目的清楚,会自行安排学习活动的顺序,不过当遇到学习任务较重且难题较多时,会有焦虑感。三类是有意后注意,这种孩子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且学习会很努力,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乐于学习并享受学习。柳子闲读六年级了,我觉得应当过渡到享受学习的这种境界,戒骄戒躁。针对我说的情况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我觉得非常切合实际。

建议:第一,我们要让孩子明确学习的任务,即需要做什么?平常要鼓励孩子自己提出学习任务,养成孩子主动自觉学习的习惯。学习任务需要孩子自己提出,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有目标感。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不可再给孩子加任务,避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以后做作业会拖拉。

第二、培养孩子对学习任务的兴趣度。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才会高。家长要及时分享孩子在学习中的“天才之作”——学习心得和偶然发现。这样会增加孩子的专注度,提升自觉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动性。要对孩子学习过程进行关注,注重孩子学习过程的收获,而不要只看考试的成绩结果。避免带尾巴的表扬,如今天孩子考试得了95分,表扬:今天不错,考试得了95分,如果不粗心另5分不扣就好了等,言下之意要得100分才能得到真正的表扬,要尽量避免这

样的表扬,而应直接了当地表扬孩子,今天题目这么难都考了95分,真是了不起,再接再厉!表扬要干脆,批评要直接。

第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熟悉稳定的独立的学习环境。孩子喜欢对陌生的环境进行探究,熟悉的环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完成作业的速度。家长应尽量避免孩子学习的时候端茶送水,避免急于指出孩子作业出错的地方,要让孩子持续地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后再指点,更利于孩子独立思维,作业中对孩子的提问不要急于作答,要让孩子尽量独立自己去思考。

知子莫若父与母,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优点与不足,班主任通过家访中的交谈就可了然于心了。在我与老师面对面的交谈中,卢老师所表现出的坦诚和良苦,以及平易、谦和、亲切的个人品质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深深地打动了我,她的儿子也正好读小学五年级,也是家长的一份子啊,这也引起了我的共鸣与热情。

是的,新时代的物质条件丰厚,再不担心读不起书了,所以较之于传统意义的家访又有了新的内容,包括读书,包括成人,包括成事,不仅教育了学生,也指导了家长。家访有利于建立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能让学生在心目中对教师隐隐产生一种亲情、一种信赖,甚至把老师看作父母,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大提高教师教育的效率和效果。显然,家访的这种效果绝不是打几个电话,或是发一个电子邮件就能够达到的。

《家访的感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